KANO.jpg  

(KANO,2014)

《《《內文有雷,小心服用》》》

如果說《賽德克.巴萊》的霧社事件是日治時代時,日本人限制原住民生存空間及對原住民的不尊重而產生的仇恨,引發的一場悲壯慘烈起義,那《KANO》當中的日本人對棒球的執著與協助台灣農民農耕的過程,恰好是那一個正向的光明力量。

KANO_04.jpg  

電影從一位日本軍官錠者博美(由青木健飾演)開始,從基隆港出發的火車一路南下,在火車上小憩的他,特別交待部下到了嘉義要叫醒他,沒什麼特別的理由,只因為在嘉義這個地方,有一支從默默無名不知勝利為何物的棒球隊,在1931年打破「冠軍錦旗不過濁水溪」的傳統,代表台灣赴日參加第十七屆夏季甲子園,除了帶回亞軍獎牌,也贏得「英雄戰場‧天下嘉農」的美譽,它是「嘉義農林棒球隊」。這位軍官也是當年的參賽隊伍之一,還是一名投手,輸給了嘉農棒球隊的他,想親眼看看孕育出嘉農棒球隊的球場,讓嘉農球員當初流淚流血流汗的球場是什麼模樣。

KANO_06.jpg  

電影本身並不是紀錄片,為了劇情張力自然會有與史實不符的改編,把應該是比嘉農打進甲子園提早一年開通的嘉南大圳硬是「延後」一年才開水門,可是這個改編卻沒有任何的違和感,反倒是恰當無比。當在河道上揮舞著旗幟的一壘手小里初雄(由大倉裕真飾演)向八田與一(由大澤隆夫飾演)大喊:「我們絕對會拿冠軍回台灣的!」時,你會認真的想替這群選手們加油打氣,真的想看到他們拿回冠軍獎牌。

不論是從【曾文誠回顧嘉農歷史】一文裡蘇正生老生先的口述,或是謝仕淵先生與謝佳芬小姐兩人合著的【台灣棒球一百年】當中的文章【超越殖民的嘉農棒球隊】,都可以看的出來《KANO》的製作團隊用了相當的心力在還原當年的時空背景,不只能更貼近歷史,也要能擁有打動人心的劇情張力。

KANO_02.jpg  

當我們在看完電影之後,可以讓大部份的民眾了解到,台灣的棒球歷史不只是從紅葉少棒(1968年)開始,而是更往前延伸來到了1931年日治時期的嘉農棒球隊,至少會讓我想更了解這一支球隊,會想去知道當初打進甲子園的球員的心情,那《KANO》就已經有了它的價值。

KANO_05.jpg  

嘉農隊上王牌吳明捷(由曹佑寧飾演,本身是輔仁大學棒球隊外野手)的奮戰精神,很容易聯想到2013年WBC中華隊當家左投陽耀勳浴血抗韓的血褲。棒球是團隊的運動,光是一個人是撐不起一片天,隊友的責任就是擋下每個被對手擊出的來球,「投直球給他打,我們幫你守下來,我們是從台灣來的嘉農阿!」你不只為了吳明捷的疼痛揪心,同時也想起立替嘉農整支球隊鼓掌叫好,成為他們的擁護者。

KANO_03.jpg  

導演馬志翔本身也是道地的棒球人,打過少棒、也是重度棒球迷的他當然會知道棒球迷人的地方在哪裡,知道該用什麼角度拍攝才能吸引到觀眾的目光,知道一場場的比賽該怎麼切換為一幕幕的電影畫面才夠精彩,棒球電影果然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才夠熱血,再搭配上由日本大師佐藤直紀操刀製作的電影配樂,不令人動容也難。

KANO_01.jpg  

嘉農不只是一支奮戰不懈的球隊,教練近藤兵太郎(由永瀨正敏飾演)打破過去殖民觀點,組成一支由日本人、漢人及原住民「三族共和」的球隊,目標只有甲子園冠軍的凝聚力與向心力,帶給現在處於光怪陸離時代的我們一份能量宣洩的出口與驕傲,就如同2013年WBC中華隊帶給我們的感動一般。

KANO_08.jpg  

《KANO》的空前,把台灣的棒球類型電影推到了另一個層級,除非電影有隱藏片尾,通常很少有觀眾會坐到等字幕跑完再離開影廳,當自己看完《KANO》之後反而會希望觀眾等到最後一刻,除了把鼻涕眼淚整頓好之外,電影主題曲【勇者的浪漫】也很適合讓自己在看完《KANO》之後把澎湃的情緒沉墊一下。

KANO_09.jpg  

看《KANO》,聽到啜泣抽面紙的聲音是正常的;感到想振臂握拳大聲叫好是可以理解的;看到鼻涕兩條淚兩行的走出戲院是無庸置疑的。

你怎麼能還沒看過《KANO》!你怎麼能不成為嘉農的擁護者!你怎麼能不愛棒球!

想知道該如何種出又大又甜的木瓜嗎?那你就更該進場看《KANO》!(XD...)

KANO_07.jpg  

不客觀之評審請給分:8.9/10

@高雄威秀影城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go 的頭像
    Hugo

    飲料爆米花讓你Nu來Nu胖

    Hu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